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世博中国馆建筑介绍(夏令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里面众多国家的场馆,但还是最喜欢:中国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泽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元素

(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

“我们称她为‘中国红’。”

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兴趣地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晏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

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雄伟高耸的世博会中国馆,阐释着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学,体现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表达着亿万中国人的开放情怀,展现出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


东方之冠,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