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每日认识一味药之黄柏

黄柏最早出自《本草纲目》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关黄柏: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谷洪流附近。分布东北及华北。其果实(黄波罗果)亦供药用。川黄柏: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地。

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

  • 性味:苦,寒
  • 归经:归肾、膀胱经
  • 注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 炮制: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进,切片成细丝,晒干。黄柏炭:取黄柏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盐黄柏:取黄柏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0斤用黄酒10斤)。
  • 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渍。


化学成分

黄檗树皮含小檗碱约1.6%,并合少量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掌叶防已碱,白栝楼碱,蝙蝠葛任碱;另含柠檬苦素即黄柏内酯,黄柏酮,黄柏酮酸,小檗红碱。根皮中分离出小檗碱约9%,尚有药根碱,白栝楼碱,黄柏碱。

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已碱,内酯,甾醇等

秃叶黄皮树树皮含四氢小檗碱、四氢掌叶防己碱、四氢药根碱、黄柏碱、木兰花碱及β-谷甾醇。

台湾黄檗茎和树皮含小檗碱,非洲防已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黄柏碱,芬氏唐松草定碱,木兰花碱和唐松草芬宁碱。

药理分析

1、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效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外关黄柏和川黄柏的乙醚浸提物对新型隐球菌和红色发癣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镇咳作用

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

3、降压作用

研究发现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着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4、其他作用

黄柏煎剂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黄柏提取物(去小檗碱)对乙醇、阿斯匹林或幽门结扎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此外黄柏对孑孓(10ppm在18小时内可杀死62%)、家蝇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利尿、健胃、外用促进皮下溢血吸收等作用

对化学成分的毒理研究

黄柏流浸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7g/kg。黄柏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9.5mg/kg。黄柏果挥发油灌胃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683±0.656g/kg。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需要医生进行合理配伍辩证治疗,切记不要私自用药

配伍

1、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2、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3、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4、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枯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5、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毋(洒浸,炒)各四两,热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丸)

典籍记载

1、《本草纲目》:古书言知母佐黄檗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檗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檗能治膀胱命门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

2、《医学启源》:黄檗,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时去矣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3、《汤液本草》:黄檗,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檗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

4、《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

5、《本经逢原》:黄柏,生用降实火,酒制治阴火上炎,盐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湿热,盐酒炒黑制虚火,阴虚火盛面赤戴阳,附子汁制。

本内容仅供学习分享参考,因篇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如果有误还请多多指正。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一人一方,切勿自行服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