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是什么(知道如何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吗?)

现代医学认为的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和周围的人、事、物具有高效愉快的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下半年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几条:

一、具有正常智力

正常智力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心理条件。虽然目前琮没有非常完善的智力测定和全面衡量大脑活动的方法。所以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具有相对科学和实用性较强的智力测试表,并不止一个。比较常见的有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推出的“比奈-西蒙智力表”,还有美国的韦克斯勒发明的智力测验表。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智力标准是:正常人的智力不能低于85,85是正常人智力的最低标准;在70~79之间属于智力缺陷,亦为心理缺陷;低于70属于低能,也在心理疾病范畴;智力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但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迟钝和敏感,思维出现妄想、幻觉等都属于智力不正常。

二、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正常的喜怒哀乐的表达,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心理潜能的调动,更有利于人们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而经常性的激烈的情绪表达,或者长时间的情绪亢奋或消极都会引起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的表达,还可能千万生理机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表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但心理健康者能主动调节,同时控制情绪表达不会过激,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则不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保持对生活的积极心态。

三、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可能根据客观环境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和谐相处的状态。

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较强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于各种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2、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这一条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3、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情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狭义的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场所、氛围等,如面试、演讲、表演等。

心理健康者能够在不同时空和各种情绪中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并充分发挥个人的心理潜能和优势。

四、健康的意志品质

每个人都有理想,不论大小。自觉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人意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

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高低、健全与否主要看以下四个标准:

1、果断。明辨是非,合理决断和执行。

2、自觉。明确认识自己的行动目的,并主动配合调整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预定目的。

3、自制、自控。是指善于促使自己执行已采取的决定、排斥与决定 无关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4、坚忍。坚持自己的决定,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五、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体是指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其身心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对自己、他人及外界事物的个性特征,又被称为个性和个性心理。人格不是孤立存在的,健全人格是指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均衡、健全的发展。

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是:人格的多个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偏差;清醒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有效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有相对统一的心理特征。

六、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如下具体表现:

1、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彼此。

2、对他人情感真挚、善良。

3、懂得奉献,以集体利益为重。

4、对他人有爱心。

七、心理特征符合心理年龄

每个人都有3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实际年龄是人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是指人生长发育所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心理年龄是指人整体的心理状态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也不完全一致。人在不同心理年龄期具有不同心理特点。

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主要两个方面的表现:

1、个体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合。

2、个体 在不同的心理发育期就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

当今社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及早地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自己的身心及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